甲型病毒性肝炎(简称为甲肝),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,主要是经粪便或口传播途径感染,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、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、食物、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,经口进入胃肠道而进行传播。

 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原因有较强的抵抗力,而能长时间在外界环境中存活,这样可通过各种污染物品(手、日常用品、衣物、被单等)以及水及食物传播,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。

  甲肝主要有以下症状:

  黄疸前期起病急,有畏寒、发热、身体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厌油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肝区痛、腹泻、尿色逐渐加深,至假末期浓茶状。少数疾病以发热、头痛、上呼吸道症状等为重要表现。

  黄疸期自觉症状有所好转,发热减退,尿色继续加深,巩膜、皮肤出现黄染,大约于两周之内可达高峰。有大便颜色变浅、皮肤瘙痒、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。肝肿大,有充实感,有压痛及叩击痛。

 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,症状减轻至消失,肝、脾回缩,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
  当患过一次甲肝者,一般不会再患上甲肝。感染过甲肝后,甲肝抗体滴度会逐渐升高,至少五年或七年内保持有牢固的免疫力;如果再度感染甲肝病毒,可激发反应,使已下降的抗体再度上升,从而使感染者获得稳定而较长的保护性抗体,使免疫力长时间得以保持。

  甲型肝炎的早期症状有畏寒、不明原因的发热、食欲减退、乏力、肝区疼痛以及腹胀、腹泻、黄疸、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。部分人感染甲肝病毒后,不会出现任一个甲肝临床症状,甚至肝功能检查一样属于正常,到恢复期却可产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。

本文地址:/jiagan/34977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